读徐斌《无痕教育》有收获

时间:2013-01-01 23:25 栏目:读书有感 作者:小石头 评论:0 点击: 3,808 次

       元旦五天假期,最大的收获就是耐心地把特级教师徐斌的《无痕教育》看完了。在此写下几点收获和措施。

     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“无痕教育”。这是我在看这本书时老公问我的问题,我就用自己的理解给他通俗地解释了一下:无痕教育,就是指教育很多时候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,就像细雨润物细无声,孩子们知识的获得也是在一个个活动中慢慢感悟获得的。再对比一下本书的官方解释:无痕教育,是指“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,通过间接、暗示或迂回的方式,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”。徐斌老师提到:《笑傲江湖》中的令狐冲说过,武功的最高境界是“以无招胜有招”。我想,大凡最美的东西总是素面朝天、朴实无痕的吧。无痕的教育境界,应是一种教育的自然与和谐状态。如此看来,我的理解还不算太偏差。

     几点收获与措施:

1、十年磨一剑,厚积而薄发。特级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曾经艰辛地努力和付出。徐斌老师初登讲台时上课语言是书面化、成人化、过分追求抽象逻辑性,连表扬都是硬邦邦的,不够通俗亲切,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需求。为此,徐斌老师找来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、著名播音员陈燕华老师和“故事大王”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的磁带,规定自己每晚至少听两个小时,徐斌老师在倾听中揣摩出了语言生动的诀窍——这些语言短句子多,描述性强,生动形象,清新亲切,如话家常。从此徐斌老师就不断模仿和锻炼这类语言,使自己的上课语言像磁铁般吸引孩子。他不断追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,使之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;追求教学语言的简洁性,力求避免使用口头禅;追去教学语言的逻辑性,尽力把问题问得清楚明白,让学生心领神会;追求教学语言的形象性,善于使用幽默话语,增强语言的影响力、感染力;追求教学语言的诱发性,积极引导学生向着思维的未知领域探幽发微,获得感悟之乐、义理之趣。他努力追寻一种充满魔力的课堂语言。看到这,我想到老爸在我刚刚步入这个行业时给我说到,要学会表演,多学学儿童节目主持人夸张的表演技术,这样才能吸引学生,你的课才有魅力。于我,一个古板的人,喜欢墨守成规,很难突破自己去扮演“小丑”。现在看来,一个七尺男子汉都能做得如此好,何况我一个女生呢。于是,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:上网下载了鞠萍姐姐的故事大全,学着徐斌老师,每天晚上听一听,然后再自己试着把故事讲出来。以后上课,娃们要是不听话了,我就用讲故事来激励他们。当然,不断地使自己的语言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,是徐斌老师努力的一方面,关于课堂提问技术、课后反思、上课技巧等各方面,徐斌老师都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各种经验。大师成长的背后都是一个血泪史,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于徐斌老师而言,他的成功的三大条件是:阅读、反思、勤奋。简单到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,我也能做到吗?

2、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,以后上课可以翻来看看,借鉴学习。因为是图书馆的书,明天有空一定要用相机拍下来,日后需要时再整理。

3、本书有很多专家点评和评课、分析,本书理论性强,里面有很多数学专业术语,可以多学习,自身语言很匮乏,关于数学专业术语就更贫瘠了。

4、书中理论结合实例的讲解通俗易懂,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,在听优秀教师的课时也能及时整理教案和理论点评。最近要整理出胡老师的思维拓展的三节课。

5、书中关于“数与计算教学”案例分析、“解决问题教学”案例分析,“解决问题策略”案例分析,有很多独到的见解,也是对新课改后的一些教学反省。如“数与计算教学”案例分析中提到,复习铺垫与情境设置的矛盾,不可一味追求情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;解决问题应在计算技能的掌握之后;重视口算和估算,并提出了具体的施行措施;提倡算法多样化,但这是一个态度,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。书中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读的地方,日后可以再借来多翻阅,或者在以后教学中碰到类似问题时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。

读一本好书,如同交一个好友,有人说:一个人能走多远,看他与什么同行;一个人有多优秀,看他有什么人指点;一个人有多成功,看他与什么人相伴。“如果你的周围是一群鹰,那么你也将成为一只鹰”。

声明: 本文由( 小石头 )原创编译,转载请保留链接: 读徐斌《无痕教育》有收获

读徐斌《无痕教育》有收获:等您坐沙发呢!

发表评论


------====== 本站公告 ======------
欢迎大家访问我的博客哦~

热门标签

读者排行